全国服务热线: 13410890439
企业新闻

铜金矿知识

发布时间:2012-06-14  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274        返回列表
铜在地壳中的含量只有十万分之七,全世界探明的铜矿储量约6亿多吨。铜是一种典型的亲硫元素,在自然界中主要形成硫化物,只有在强氧化条件下形成氧化物,在还原条件下可形成自然铜。目前,在地壳上已发现铜矿物和含铜矿物约计280多种,主要是硫化物及其类似的化合物和铜的氧化物、自然铜以及铜的硫酸盐、碳酸盐、硅酸盐类等矿物。其中,能够适合目前选冶条件可作为工业矿物原料的有16种。即自然元素:自然铜(含铜近100%);铜的硫化物:黄铜矿(含铜34.6%,括号指铜含量,下同)、斑铜矿(63.3%)、辉铜矿(79.9%)、铜蓝(66.5%)、方黄铜矿(23.4%)、黝铜矿(46.7%)、砷黝铜矿(52.7%)、硫砷铜矿(48.4%);铜的氧化物:赤铜矿(88.8%)、黑铜矿(79.9%);铜的硫酸盐、碳酸盐和硅酸盐矿物:孔雀石(57.5%)、蓝铜矿(55.3%)、硅孔雀石(36.2%)、水胆矾(56.2%)、氯铜矿(59.5%)。铜矿有各种各样的颜色。铜矿床所在的地表往往存在一些纯度达99%以上的紫红色自然铜(又叫红铜);斑铜矿呈暗铜红色,氧化后变为蓝紫斑状;辉铜矿(硫化二铜)铅灰色;铜蓝(硫化铜)靛蓝色;黝铜矿是钢灰色;蓝铜矿(古称曾青或石青)呈鲜艳的蓝色。



当前,。按选冶技术条件,将铜矿石以氧化铜和硫化铜的比例划出三个自然类型。即硫化矿石,含氧化铜小于10%;氧化矿石,含氧化铜大于30%;混合矿石,含氧化铜10%~30%。南美洲的智利,号称“铜矿之国”,约占世界储量的三分之一。我国有不少的铜矿,如江西德兴、安徽铜陵、湖北大冶、山西中条山、甘肃白银厂、云南东川、西藏玉龙等。开采的主要是黄铜矿(铜与硫、铁的化合物),其次是辉铜矿和斑铜矿。







铜是一种典型的亲硫元素,在自然界中主要形成硫化物,只有在强氧化条件下形成氧化物,在还原条件下可形成自然铜。目前,在地壳上已发现铜矿物和含铜矿物约计280多种,主要是硫化物及其类似的化合物和铜的氧化物、自然铜以及铜的硫酸盐、碳酸盐、硅酸盐类等矿物。其中,能够适合目前选冶条件可作为工业矿物原料的有16种。即自然元素:自然铜(含铜近100%);铜的硫化物:黄铜矿(含铜34.6%,括号指铜含量,下同)、斑铜矿(63.3%)、辉铜矿(79.9%)、铜蓝(66.5%)、方黄铜矿(23.4%)、黝铜矿(46.7%)、砷黝铜矿(52.7%)、硫砷铜矿(48.4%);铜的氧化物:赤铜矿(88.8%)、黑铜矿(79.9%);铜的硫酸盐、碳酸盐和硅酸盐矿物:孔雀石(57.5%)、蓝铜矿(55.3%)、硅孔雀石(36.2%)、水胆矾(56.2%)、氯铜矿(59.5%)。



当前,我国选冶铜矿物原料主要是黄铜矿、辉铜矿、斑铜矿、孔雀石等。按选冶技术条件,将铜矿石以氧化铜和硫化铜的比例划出三个自然类型。即硫化矿石,含氧化铜小于10%;氧化矿石,含氧化铜大于30%;混合矿石,含氧化铜10%~30%。



从铜矿石中提炼的铜金属,根据采、选、冶技术工艺水平,对铜矿物原料提出一定的工业要求。 对于铜品位低于5%的矿石要用选矿方法富集成铜精矿。1997年国家颁布的有色金属行业标准(YS/T318-1997)将铜精矿产品分为四个品级:一级品Cu含量不小于30%;二级品Cu含量不小于25%;三级品Cu含量不小于20%;四级品Cu含量不小于13%。矿石品位制定不是一成不变的。 实际上开采铜矿从技术经济角度来看,铜的工业品位是一个动态指标。对一个矿床来说更是如此。一般开采矿床的规律是先富后贫,即先开富矿,后开贫矿。随着采选冶技术水平的提高,人类利用矿产资源的能力越来越大,因而对矿石品位要求也随之降低。就铜品位而言,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探明的铜储量的矿石平均品位由1950年的1.85%降到1975年0.9%。美国从1900年到1975年,开采铜矿石平均品位由4%降到0.55%。近半个世纪以来,平均每年降低0.02%~0.03%。我国铜矿开采品位,50年代一般在3%以上,六七十年代已降到1%,80年代以来不少铜矿床入选矿石品位已降到0.5%左右。目前,世界铜矿开采品位降到0.25%,个别大型露采矿山的边界品位降到0.2%,边界品位下降到0.1%时,则一些含铜高的岩石也就可能成为工业矿石了,从而使铜的储量大大增加。







人类在远古时代就开始利用铜了。最初利用自然铜,并将它锤打成小锤、小钉等。稍后,又用退火和加工硬化工艺制做各种器物。





没有其他新闻
推荐产品
信息搜索
 
稀土深圳JSH检测机构
  • 地址:深圳福田八卦四路先科机电大厦617
  • 电话:2566353699
  • 邮件:cyl7626@163.com
  • 手机:13410890439
  • 传真:235692884
  • 联系人:陈爱华